中国培训网    ◎ 会计教育  ◎ 工程教育  ◎ 医学  ◎ 外语  ◎ 考研  ◎ 法律  ◎ 成人高考 ◎ 自考 ◎ 公务员            网站地图 高级搜索 RSS订阅
建筑工程教育网
  • ·建筑类综合考试辅导
  • ·水利监理工程师辅导
  • ·咨询工程师考试辅导
  • ·安全工程师考试辅导
  • ·造价工程师考试辅导
  • ·二级建造师考试辅导
您现在的位置: 建筑工程教育网 >> 建筑工程教育 >> 结构工程师 >> 复习指导 >> 阅读资讯:城市规划原理讲义: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

[ 建筑工程教育网 | http://www.cngcw.com| 时间:2007-4-20 15:43:00 | 收藏本文 ] 【
  • 建筑类综合考试辅导
  • 水利监理工程师辅导
  • 咨询工程师考试辅导
  • 安全工程师考试辅导
  • 造价工程师考试辅导
  • 二级建造师考试辅导
  • 高等自学考网上辅导
  • 公务员考试网上辅导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

  一、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考试大纲要求

  1. 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

  2. 了解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

  知识结构体系

  (一) 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

  1.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城市的历史约有5000年,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东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儒家、道家和法家都自此形成并发展。

  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皇权至上——《周礼 考工记》——统治中国长达3000年——规矩。

  以管子、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自然至上——“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变通

  2. 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的典型唐长安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到近百万。

  ① 中轴对称。

  ② 东西两市。

  ③ 规整的方格路网,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通城门的道路为主干道。

  ④ 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设置坊墙,坊门朝开夕闭。

  元大都

  ① 三套方城(内城、皇城和宫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

  ②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借助京杭大运河舟车之利,促进了什刹海商业区的形成。

  明清北京城

  ① 北部收缩2.5km、南部扩展0.5km.

  ② 突出8km中轴线。

  ③ 在城外设置天、地、日、月四坛。

  ④ 皇城南形成商肆。

  (二) 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

  1. 奴隶制社会古希腊的城市

  ① 公元前5世纪,经历奴隶制民主政体,形成城邦国家——民主、平等的城邦精神。

  ② 代表城市——米立都城。

  公元前五世纪中叶由希波丹姆(Hippodamus)所提倡与系统化了的方格网式街道网布局形式

  ③ 广场和公共建筑取代了宫殿,市民集会场所形成了城市的核心。

  古罗马的城市

  ① 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

  ② 大量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供奴隶主享乐的设施。

  ③ 城市成为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

  2. 封建社会的中世纪城市的有机发展中世纪的欧洲——众多封建领主王国——封建割据和战争——城堡的出现教会势力强大——教堂占据城市中心位置,成为空间和天际轮廓的主导因素。

  10世纪以后,一些城市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成为自治城市,公共建筑(市政厅、关税厅和行业会所)占据城市空间的主导地位,公共建筑成为城市活动中心。

  不少城市(如佛罗伦萨)突破封闭的城堡,不断向外扩张。

  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

  3.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14世纪后的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意大利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

  代表作品: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17世纪后半叶,新生资产阶级与国王联盟——建立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

  巴黎——轴线放射的街道、宏伟宫殿、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成为当时典范。

  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试大纲要求

  1.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2.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3.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4. 熟悉战后城市规划学科的主要理论发展

  知识结构体系

  (一)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1. 社会经济背景关键词:工业化 工业城市 城市问题18世纪工业革命——圈地运动——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

  城市快速发展时期的“城市病”——城市中住房短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重匮乏,导致传染病流行(19世纪三四十年代蔓延于英国和欧洲大陆的霍乱)。

  2. 知识背景19世纪开始关注城市的未来发屉,为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制度等方面的基础。

  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源自莫尔“乌托邦”概念,代表人物——欧文、傅立叶。

  “欧文1817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州实践的“协和村”方案。

  博立叶1829年提出以“法郎吉”为单位及1500-2000人组成的“大社会”。

  戈定1859—1870年在法国的实践。

  法律基础——英国1848年(公共卫生法》、1868年(贫民窟清理法》、1890年(工人住房法)。

  实践基础——巴黎改建(豪斯曼)、城市美化。

  英国公园运动——西谛。

  奥姆斯特——纽约中央公园。

  美国城市美化运动——以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为起点的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改进为标志。

  (二)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以霍华德“田园城市”为标志,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理论提出——1898年《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概念——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

  田园城市实质——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城市(3万人)围绕中心城市(5.8万人)呈圈状布局,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

  田园城市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环行林阴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

  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由恩温、帕克设计完成。

  2.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1933年)之中。

  1922年发表“明天城市”规划方案:300万人口的城市。

  中部为中心区,除公共设施外,40万人居住在24栋60层高楼中,周围有大片绿地。

  外围是环形居住带,60万人居住在板式住宅。

  最外围是居住200万人的花园住宅。

  三层道路系统——地下重型车、地面市内交通、高架快速交通。

  市区与郊区由地铁和郊区铁路来联系。

  中心思想——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提供充足的绿地1931年发表“光辉城市”规划方案——思想集中体现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

  城市拥挤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即大量高层建筑+人车分离高效率交通系统。

  规划实践——20世纪50年代昌迪加尔规划

  3. 其他的理论探索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玛塔1882年提出。

  ① 基本原则——运输经济,通勤耗时最少。

  ② 城市形态——由铁路和干道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长条形建筑地带。

  ③ 目的——既可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

  ④ 实践——对城市规划和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斯大林格勒等城市的规划实践中得到运用;哥本哈根(1948年)指状式发展、巴黎(1971年)轴向延伸等都是线形城市模式的发展。

  戈涅尔的工业城市法国建筑师戈涅20世纪初提出、1904年展出、1917年出版《工业城市》专著。

  基本思路——将各类用地按照功能互相分割以便于各自的扩建,直接孕育了《雅典宪章》的功能分区的原则。

  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① 通过城市空间各个构成要素的研究,在城市建设中强调入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② 在经济和艺术之间,他强调城市规划不能走向任一极端——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在次要地区则强调土地的最经济使用。

  格迪斯的学说生物学家格迪斯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

  ① 通过生态学研究,揭示了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这一思想经美国学者芒福德等人的发扬光大,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

  ② 提出城市规划的工作模式——调查—分析—规划。

  (三)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都是对当时的规划思想进行总结,然后对未来的发展指出一些重要的方向,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性文件。

  1. 《雅典宪章》(1933年)

  20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追随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主题“功能城市”——发表《雅典宪章》——由现代建筑运动的建筑师所制定、反映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

  思想基础——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基础之上,认为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环境,则可自动地解决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核心内容——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突破了过去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功能分区及其之间的机械联系——从对城市整体的分析人手,对城市恬动进行分解,在揭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将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复原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市。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制定规划方案,建立各功能分区在终极状态下的“平衡状态”。城市看成丁一种产品的创造,物质空间规划成为城市建设的蓝图。

  2.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形势的发展变化,要进行修正。

  强调入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做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不应当把城市当做一系列的组成部分拼在一起考虑,而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

  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个动态过程,不仅要包括规划的制定而且也要包括规划的实施;城市规划成为一个不断模拟、实践、反馈、重新模拟的循环过程。

  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理论基础是戴卫多夫20世纪60年代“规划的选择理论”和“倡导性规划”——基本意义在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规划师要表达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提供技术帮助。

  3. 两个宪章之间的有关变化《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四)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述城市规划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城市规划是一个巨大的系统,仅凭感性认识是不适宜的,要运用理论和理性思维,科学地预测城市的未来发展,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城市规划理论涉及内容如下:功能理论——城市形态和结构。

  决策理论——系统分析(自然、经济、社会、历史)方法论、科学决策。

  规范理论——规划价值目标及其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

  1. 城市分散发展理论田园城市理论分化为两种形式:

  ① 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形不成城市群;

  ② 城市郊区——只能促进大城市的无序蔓延。

  卫星城(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

  ① 1924年提出建设卫星城的概念。

  ② 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元,同时从属于某个大城市。

  ③ 问题——对中心城市的过度依赖,造成子母城之间交通压力,难以真正疏解大城市。

  新城(20世纪50年代以后建设的新城市,第三代卫星城)

  ① 形成职能健全的相对独立的城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师:大都市的内涵
·规划师实务辅导:“钢花路”模式改革城市建设投资新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考前辅导讲义
·信息技术助力绿色建筑
·[实务]变城市边缘为腹地让腹地变成“福地”
·城市规划的一些基础概念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城市与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实务城市规划编制与方案评析
·全国注册规划师考试(主观题) 阅卷感想
·2004年城市规划师考试(法规考题部分)考点回忆总结
    推荐文章
内容搜索
热点资讯
热门培训课程
  • 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师网上辅导
  • 一级建造师网上辅导课程!
  • 水利监理工程师培训
  • 咨询工程师网上辅导热招中!
  • 监理工程师网上辅导热招中!
  • 安全工程师网上辅导热招中!
  • 造价工程师网上辅导热招!
  • 二级建造师考试辅导热招中!
  • 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网上辅导热招中!
  • 高级会计师考试网上辅导热招中!
在线反馈与留言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培训联盟 | 会计书城 | 中华会计网校联盟
  招生业务及广告合作QQ:8700246 E-mail:[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010-88685070
CopyRight © 2007-2008, CNG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筑工程教育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0334号